3月22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福康应人文学院邀请,来电玩城app官网下载作“‘井中奇书’与民族精神”专题学术讲座;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平教授主持讲座,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教研团队教师及相关专业同学听取讲座并参与讨论。
讲座伊始,陈福康教授以“从井底挖出的奇书”《心史》发端,详细讲述了《心史》一书于明末出土的前后经过及其作者郑思肖的身世状况,介绍了《心史》“画兰无土之人奇”“井书三版之事奇”“辞切情挚之书奇”的三奇。随后,通过对比郑思肖著书时期蒙古南下与奇书出井后满清入关时的民族情绪和时世思潮异同,将《心史》一书与反清时期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以《心史》几年间三次刊刻,国外还有日本刻本等现象,揭示了《心史》对我国汉民族精神巨大的影响力,并就《四库全书》修撰过程中开始涌现的“伪书论”及其后《心史》的流传状况表达了“修书有利有弊,保护与破坏并存”的看法。
陈教授认为,自己四十年的研究表明《心史》一书出土的真实性应可确认,他援引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等人的述作及《心史》出土时县志记载实况,推断“奇书必真”这一结论。讲座还强烈批判了现有记载中对郑思肖文学地位的抹杀,不满部分学者模糊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出“《心史》于明清之际发挥了巨大影响,必须加以重视”“《心史》绝非伪书,不容污蔑”“做学问要革除习弊,发掘先代伟大遗产”三个观点。
讲座后,陈福康教授与人文学院师生进行座谈,就文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文学史写作中的怀疑精神、现当代文学史与比较文学之名实等问题开展深入讨论。
高平作总结讲话表示,在文学史研究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与疏漏,我们要学习陈教授不畏权威、据理力争的怀疑精神,训练严谨求实、注重逻辑的学术思维,树立竭泽而渔、小心考证的科学态度。陈教授的演讲慷慨激昂,感染力强,提振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与研学自信,拓展了文史研究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