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春柏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来校,分别以“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学习的‘道’与‘器’”为题,为学院教师和学生作了两场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宏照主持讲座讲座。

在“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专题讲座中,张春柏阐述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中国英语是合法的英语变体,主要存在于词汇层面。讲座还讨论了中国英语被纳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期望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能有所启示。

在“外语学习的‘道’与‘器’”讲座中,张春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讨论了外语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他表示,正如洪堡特所说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就是人们看待客观世界的方式、即思维方式;一个民族的医学、艺术和语言,无不反映这个民族的世界观,因此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必须从这个宏观的视角来观察、分析所学语言与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各方面的差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事半功倍,学好外语。

张春柏教授的两场讲座,案例翔实、内容丰富,从国外的饮食文化到中国的旗袍服饰文化,从林语堂笔下的三娘到曹雪芹的怡红公子,从中国的中医学到国外的油画艺术等等,张春柏教授都是信手拈来,语言风趣、通俗易懂,赢得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